企业  人员  项目  信用
专注建筑行业二十年

中共黔东南州委关于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和招商引资专项巡视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所在地区: 贵州-黔东-凯里市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5日
建设快讯正文

根据省委巡视工作统一部署,2021年10月13日至11月24日,省委第六巡视组对中共黔东南州委进行了专项巡视。2022年1月17日,省委巡视组向中共黔东南州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根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关于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意见》有关规定,现将巡视集中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抓好巡视整改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巡视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党委(党组)履行全面监督职责的直接抓手。省委第六巡视组对中共黔东南州委开展专项巡视,充分体现了省委对黔东南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爱。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是州委必须坚决扛起的政治责任。省委巡视以来,州委先后召开州委常委会会议、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州委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州委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州“四化”暨产业大招商工作推进会等会议16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专题研究、部署、调度巡视整改工作。通过持续深入学习、层层动员、精心部署,全州上下进一步深化了抓好巡视整改的思想认识,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

一是全州上下更加深刻认识到,抓好巡视整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省委坚持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摆在管党治党各项工作突出位置,持续强化巡视监督,以监督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省委巡视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精准落实政治巡视要求,为我州提供了精准指导。州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推动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中,自觉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去找答案、找方法,全面推动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全州上下更加深刻认识到,抓好巡视整改是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巡视是一次政治体检,整改就是一场政治考验。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体现。州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巡视整改作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决扛起巡视整改的政治责任,以巡视整改成效践行对党的绝对忠诚。

三是全州上下更加深刻认识到,抓好巡视整改是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州委牢固树立“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的意识,层层传导压力,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成果运用,真正把巡视“后半篇文章”做深做实做到位。州委坚持抓整改就是促发展,以巡视整改为契机,精准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瓶颈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和省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等重大机遇,认真分析研判,优化路径举措,注重上下联动,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注重标本兼治,健全完善机制体制,不断补齐制度短板,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确保以高质量的整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组织领导,坚决扛起巡视整改工作政治责任

州委始终把巡视整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实施,坚持立行立改、真改实改,不折不扣推动各项整改任务全面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整改。州委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州委书记为组长,州委副书记、州长为副组长,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州政协主席、州委常委、州政府有关同志为成员的专项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巡视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谋划、指挥调度、督促指导等。组建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招商引资5个整改专班,由州委、州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抓好整改任务落实。16个县(市)、州直各部门党组(党委)相应成立由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主动认领任务、主动担起责任、主动抓好整改。州委先后召开会议16次,各整改专班班长先后召开专班会议25次,研究推动巡视整改工作;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性带队深入县(市)、园区开展专题研究,强化督促指导,推动整改工作有序落实。

二是压紧压实责任抓整改。制定印发《关于省委第六巡视组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和招商引资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方案》,逐条逐项列清单、定措施、明责任、设时限,做到整改任务一项不漏、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制定印发《州委巡视整改销号工作制度(试行)》,对整改任务进行台账式销号管理。构建了州委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招商引资5个整改专班统筹调度,各县(市)各相关部门推进落实的“1+5+N”的整改工作责任体系,做到整改任务的责任落实具体到人、具体到事、具体到县(市)和部门。强化对巡视整改推进情况的统筹调度,制定印发《州委巡视整改定期汇报通报制度(试行)》,坚持对巡视整改工作定期研究、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州委巡视整改办、各整改专班累计召开会议70余次对巡视整改工作进行调度推进,开展日常调度220余次,下发工作提示单80余期、整改进展情况通报4期。

三是强化联调联动抓整改。制定印发《州委巡视整改督查工作机制(试行)》,强化监督检查,提升整改成效。州纪委州监委将巡视整改工作列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列为派驻纪检监察组日常工作,常态化督促检查、持续性跟踪督办。州委组织部将督促巡视整改工作与选人用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巡视整改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州委督查督办局将整改情况列为督查督办重要内容,对重要事项、工作滞后的紧盯不放。州纪委州监委采取“室组地”联动的方式,对16个县(市)党委政府和州委5个整改专班及相关责任单位整改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州委组织部紧盯全州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四化”建设等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强化执行能力考核,对推进缓慢、落实不到位重点工作事项有关的县(市)和州直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书面提醒;州委督查督办局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先后对“4+1”基金工作、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州领导联系服务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十件民生实事”等开展专项督查督办;州、县巡察将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作为巡察重点监督内容。州委巡视整改办牵头组织州纪委州监委、州委组织部、州委巡察办、州委督查督办局等部门开展巡视整改督查工作2次,各整改专班开展督查检查工作170余次。各县(市)党委、涉及整改任务的州直部门党组(党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抓好职责范围内的整改任务和协调工作,形成了齐心协力抓整改的工作格局。

三、巡视整改工作情况

州委坚决扛起巡视整改政治责任,全面聚焦省委第六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集中发力、迅速行动、较真碰硬,对能立即整改的拿出了“当下改”的措施,对需要长期坚持的建立“长久立”的机制,确保反馈问题逐一得到解决,做到件件有着落、条条有整改、事事有回音。

在新型工业化工作方面。州委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强调“大抓工业补短板”的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先后制定印发《黔东南州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培育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年度全州新型工业化考评办法(试行)》《黔东南州促进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工作方案(2022—2023年)》等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六个抓手”攻坚行动,加快工业发展转型升级,加强园区主导产业规划和培育,坚决扭转工业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全州工业经济发展不断向好。比如,针对“为企业排忧解难力度不够”的问题。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印发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为企业破解难题,每季度开展1次入企走访服务活动。明确县(市)干部“全覆盖”帮扶规上工业企业,常态化开展服务。认真梳理2021—2022年国家、省出台的惠企政策,汇编成册,发到企业,积极宣传指导,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体问题整改进展情况见附件1)

在新型城镇化工作方面。州委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奋力实现城镇承载能力、城镇经济、城镇品质、城镇治理、城乡融合发展“五个大提升”目标,深入实施“强州府”行动,印发《黔东南支持实施“强州府”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凯里新城建设。扎实推进“黎从榕”建成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工作,提升“黎从榕”片区城镇承载能力。比如,针对凯里市“产业结构不优,工业拉动不足,带动周边县城和小城镇协同发展不够有力”的问题。州委州政府深入实施“强州府”行动,大力支持凯里市建设发展,先后印发《黔东南州“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培育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黔东南高新区重点发展医药制造产业,炉碧园区重点发展新型材料产业,着力培育两个园区向百亿级园区迈进。深入实施《黔东南州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督促指导凯里市出台《凯里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凯里市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系列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凯里黔玻永太建成投产,海生玻璃落地开工,切实增强凯里市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具体问题整改进展情况见附件2)

在农业现代化工作方面。州委坚持全面抓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耕地保护”三件事情,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围绕构建“三大体系”,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州加快推进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黔东南州党政领导领办粮食高产示范田工作方案》,坚决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林业经济,推进特色优势农业单品规模化突破,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比如,针对“林下经济效益不明显”的问题。州委、州政府定期召开林下经济现场会议,对推进情况好的进行通报表扬,对落实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聚焦林药、林菌、林鸡、林蜂“四大产业”,加强林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配套建设,切实提高亩产量和产值。(具体问题整改进展情况见附件3)

在旅游产业化工作方面。州委立足资源禀赋,围绕“两大提升”,深化“四大专项行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着力提升旅游产品文化价值、大力发展生态民宿、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宣传营销、盘活低效闲置项目,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比如,针对“景区业态还未实现向综合产业经济转变”的问题,制定印发《黔东南州开展全省200个旅游景区扩容提质和100个高质量精品旅游景区建设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强力推进景区扩容提质工作,突出差异性,增强核心吸引力。目前,我州正在大力推进雷山西江5A景区创建和麻江夏同龢状元府等6个4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镇远古城和丹寨万达小镇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成功入选成为第二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培育单位,云上丹寨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积极组织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夜间文旅集聚区申报国家级第二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升级旅游业态,丰富旅游产品。(具体问题整改进展情况见附件4)

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州委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和“四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先后出台了《黔东南州招商引资三年倍增行动计划》《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黔东南州2022年产业大招商综合成效测评办法》等文件,召开2022年全州产业大招商推进大会。组建木材加工及家居制造、医药制造、新型建材(玻璃和陶瓷)、特色食品、文化旅游等5个重点产业招商专班,明确具体目标任务,进一步压实招商责任、增强招商意识、突出招商重点、健全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方式、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比如,针对“统筹推进工业主导产业招商不够到位”的问题。州委、州政府印发《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黔东南州2022年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精准招商方案》,建立健全“三图两库两池”,制定具体招商方案,提升“政府+企业+园区”协作力,着力打造培育产业集群。编制《黔东南工业产业投资指南》《黔东南州十大工业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图》《黔东南十大产业招商目标企业库》《黔东南州十大产业招商项目策划》等。(具体问题整改进展情况见附件5)

四、持之以恒推进巡视整改走深走实,不断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经过三个月的集中整改,全州上下深刻认识到,巡视反馈的很多问题涉及全州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系统性问题,需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和啃“硬骨头”的勇气,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持续不断深入抓好整改。下步,州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省委关于巡视工作新部署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结合,注重把思想变思路,把方向变方法,把举措变成效,确保巡视反馈问题清仓见底,巡视整改成果巩固深化,以高质量整改成效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在坚持政治引领上持续发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巡视整改作为贯彻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的重要抓手,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使巡视整改的过程成为推进改革、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的过程,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体现政治担当。

(二)在抓好问题整改上持续发力。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落实巡视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进一步压紧压实整改责任,确保所有问题整改到位。坚持分类施策,对已经完成整改的问题,不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抓好整改成果巩固和成效提升,确保整改经得起时间检验和群众评判。对尚未完成整改的,严格按照整改工作方案要求,强化跟踪督查,确保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对整改时限较长、需要逐步解决的,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三)在完善长效机制上持续发力。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针对一些共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注重标本兼治,加快研究出台一批管长远、治根本的有效制度。已整改完成的问题,注重以点带面、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拓展整改成效,争取做到整改一个问题、纠正一类错误、健全一套制度。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电话:0855—8263290;邮政信箱:贵州省凯里市营盘东路51号州委办公室(邮编:556000);电子邮箱:mssk123456@163.com

附件:1. 省委第六巡视组对黔东南州新型工业化工作开展

?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

?2. 省委第六巡视组对黔东南州新型城镇化工作开展

?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

?3. 省委第六巡视组对黔东南州农业现代化工作开展

?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

?4. 省委第六巡视组对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化工作开展

?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

?5. 省委第六巡视组对黔东南州招商引资工作开展专

?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

附件1

省委第六巡视组对黔东南州新型工业化工作开展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

一、关于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方面

1. 责任压得不够实

整改情况:一是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及违法行为查处等工作,责成企业坚决淘汰不符合产业准入要求的生产工艺和设施设备。二是举一反三对全州工业领域的“两高”企业生产工艺以及设施设备开展排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开展集中排查整治工作。切实加强污染源的排查,压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提高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自觉。三是加强宣传警示。严格落实《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关于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方案》《黔东南州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暂行)》等文件,加强法制宣传、强化正面引导,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四是从严执行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压实生态环境网格员责任。州、县两级网格分别建立领导片区包保和干部定点包保两级网格。

2. 节能降耗成效不明显

整改情况:一是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对高能耗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指导督导,组织对州内高能耗企业开展能耗对标对表能效专项监察,提高用能管理水平,实现绿色化高质量发展。二是开展示范试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督促高能耗企业进行生产工艺和设备节能技术改造升级试点示范工作,以点促面推进高能耗企业高质量发展;督促高能耗企业进行生产工艺和设备节能技术改造升级试点示范工作;协调指导重点企业编制了“十四五”期间节能规划报告,规范企业依照规划落实年度能耗目标。三是严格项目准入。严格高耗能项目准入,积极组织县(市)谋划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组织申报省级工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资金。

二、关于履行主体责任,统筹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

3. 工作安排部署滞后

整改情况:一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及时研究部署,提高工作时效,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活动为契机,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二是切实发挥州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及时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确保取得实效。三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根据《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培育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将相关工作进行责任分解、细化落实,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月调度、季通报。四是将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占比纳入新型工业化三年倍增计划考核的重要内容,力争早日实现黔东南州百亿级园区“零突破”。

4. 主导产业定位和发展谋划有差距

整改情况:一是印发《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培育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确定1个主导产业由州级重点统筹推进,1—2个特色产业由各县(市)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性发展。出台《黔东南州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企业认定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对主导产业的培育,对各园区主导产业认定进行规范,组织开展园区主导产业企业认定审核工作,将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纳入新型工业化考评。二是谋划编制基础材料、新型建材、生态特色食品等十大工业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图,确立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指导县(市)、部门、产业园区开展产业招商和产业发展。

5. 为企业排忧解难力度不够

整改情况:一是州委、州政府制定印发《黔东南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工作方案》,通过高位推动,根据问题性质类别,明确责任主体,及时交办、限时完成,按照分级管理、分类解决的原则建立台账,跟踪督促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二是召开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业企业工作专题会议,强化督查督办,跟踪困难问题办理情况,确保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建立领导包保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为企业破解难题,由州、县两级党委政府干部帮扶规上工业企业,常态化开展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加大惠企纾困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四是制定印发《黔东南州四季度帮扶服务工业企业(项目)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业企业(项目)生产要素保障服务,稳定生产运行。

三、关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方面

6. 工业底子薄

整改情况:一是深入实施《黔东南州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二是及时制定印发《2022年度全州新型工业化考评办法》,进一步优化全州新型工业化考评机制。三是印发《关于抓好2022年一季度工业经济工作确保“开门稳”力争“开门红”的通知》和《黔东南州2022年工业企业春节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建立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挂帮工作机制,为规上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着力保障关键行业和重点企业持续稳定生产,有序推进一季度“开门红”工作。四是围绕“六大主导产业”,依托“六个抓手”,结合黔东南州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形成专题报告,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要点,奋力补齐工作发展短板,实现工业大突破。

7. 规上企业增量不足

整改情况:一是强化督促指导,要求各县(市)认真制定上规入统指导计划,对辖区内拟培育上规入统企业进行梳理,强化协调调度,建立工业企业培育库,全力抓好企业培育。二是印发《黔东南州2021年度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入库奖励工作方案》,对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入库进行奖励。三是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强化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工业市场主体上规入统工作,确保完成《黔东南州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和《黔东南州促进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工作方案(2022—2023年)》明确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年倍增目标。四是加大企业申报入库工作服务力度。

8. 工业企业运行不稳定

整改情况:一是建立预警预判工作机制。每月25日左右报送工业经济预警预判工作专报。二是为稳定企业运行,印发实施《黔东南州2021年经济运行年度目标任务“百日攻坚”行动方案》,着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三是建立领导包保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州领导带队持续深入企业开展走访,一对一帮扶服务规上工业企业,常态化开展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印发2021年《黔东南州新型工业化“冲刺四季度决战全年度”攻坚行动方案》,全力推动企业稳产达产。五是扎实抓好一季度“开门红”及全年工业经济发展工作,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着力保障关键行业重点企业持续稳定生产,促进企业满产达产。六是扎实推进工业经济“决战四季度 决胜全年度”工作,印发工作方案,加强拟上规入统企业的服务调度,着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全力以赴稳增长、稳位次。

9. 传统产业比重大

整改情况:一是加强淘汰落后产能核查工作。在全州范围内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逐一排查,按照“四法一政策”、准入条件、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质量以及有关规范的综合标准积极开展排查工作。二是加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积极指导相关企业申报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指导县(市)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标识,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特色食品、新能源等产业。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小

整改情况:一是全面梳理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真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中行业代码及产品代码,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标识。二是加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积极指导相关企业申报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2021年指导县(市)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标识147项。三是加大新兴产业招商力度,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量。

11. 地方特色产业弱

整改情况: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精神,加快推进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制定印发《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培育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健康医药产业为黔东南高新区主导产业,加强产业培育,打造健康医药产业集群。二是制定《黔东南州工业产业投资指南》,将健康医药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明确健康医药产业链全景图和发展路线图,明确健康医药产业布局、目标定位、发展重点、产业优势。三是编制《黔东南州健康医药产业招商项目策划》和《黔东南州健康医药产业招商目标企业库》,重点策划健康医药招商项目,梳理健康医药产业目标企业库企业,加强招商引资,推进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四是加强对蓝莓加工企业的调研指导服务,州内形成的蓝莓加工产品有蓝莓果酒、果汁、果酱等。

12. 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不够充分,重晶石矿储量大,但产品附加值不高

整改情况:一是印发《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培育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天柱县编制《天柱县创建省级化工园区工作实施方案》《天柱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黔东南天柱化工园区产业规划》《天柱县智慧工业园区项目总体规划方案(一期建设)》,积极创建黔东南天柱化工园区,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周一调度。根据《省工信厅关于开展认定化工园区复核和做好第二批化工园区认定申报等有关工作的通知》《贵州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目前,黔东南天柱化工园区已完成专家组现场考评,并按照专家反馈整改意见补充印证材料。二是创建省级黔东南天柱化工园区,重点发展以重晶石深加工为主导的钡化工产业,配套发展耦合度较高的锶盐、二氧化锆、医药中间体等特色化工产业。三是围绕石英砂、木材等优势资源加大招商力度,目前已建成投产黔玻永太一期1*700t/d在线镀膜平板玻璃。依托丰富的木材资源,以榕江为重点打造“黎从榕”家居产业集群,推动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建设。

四、关于抓项目,推动工业投资实现突破方面

13. 抓重大项目意识不够

整改情况:一是加强项目服务,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加强项目走访服务。大力开展督导帮扶服务,切实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的难题。二是编制《黔东南州十大产业招商项目策划》和《黔东南州十大产业招商目标企业库》,加强招商引资,推进项目落地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三是制定《黔东南州工业产业投资指南》,编制十大产业精准招商产业链全景图和发展路线图,明确各产业的产业布局、目标定位、发展重点、产业优势。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引进国药贵州血制品新冠特免产业化等项目,为工业发展提供项目增量。四是加强培训指导和调度服务,加强对各县(市)拟开工项目、在建拟入库项目、在库项目的调度服务,挖掘项目增量。

14. 新建项目中亿元项目少

整改情况:一是印发《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对招商引资任务进行明确。二是编制《黔东南州十大产业招商项目策划》和《黔东南州十大产业招商目标企业库》,重点策划十大产业招商项目211个,梳理十大产业目标企业库企业525户。三是制定《黔东南州工业产业投资指南》,编制十大产业精准招商产业链全景图和发展路线图,明确各产业的产业布局、目标定位、发展重点、产业优势。四是开展全州新引进工业企业的考核,强化招商引资编制项目的结果运用。五是狠抓重点项目引进,引进了凯里海生玻璃、贵州鲁控、黎平清水江公司光伏发电等一批重点亿元项目入驻发展。

五、关于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方面

15. 黔东南高新区以医药制造为主导产业支撑不够

整改情况:一是成立医药制造产业招商专班,负责制定具体招商方案,编制招商项目、做好医药制造(包含中药材)产业“三图两库两池”;做好目标任务的分配与安排;着重招引中药材种植、饮片、超微粉、配方颗粒、中药萃取及医药制造关联产业项目,着力打造医药制造全产业100亿级产业集群。明确黔东南高新区重点发展医药制造产业,加强产业培育,着力打造健康医药产业集群。二是制定《黔东南州工业产业投资指南》,将健康医药产业招商引资作为其中的重要板块,明确健康医药产业链全景图和发展路线图,编制高质量招商引资项目。三是编制《黔东南州健康医药产业招商项目策划》和《黔东南州健康医药产业招商目标企业库》,加强招商引资,推进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四是增强高新区健康医药企业竞争力,指导企业申报2021年贵州省科技研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

16. 要素保障不到位,园区天然气管网不完善

整改情况: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及省支持园区发展政策,多渠道帮助园区申报各类专项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加快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园区要素保障能力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快推进园区天然气管网建设。黔东南高新区、炉碧经开区、台江经开区已实现长输管道供气。力争2023年底,全州园区实现管道天然气直供。

17. 惠企政策兑现不到位,尚有奖补资金未兑现

整改情况:一是已完成对2020年符合上规入统奖励条件的企业奖补资金拨付。二是制定《黔东南州2021年度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入库奖励工作方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奖励。

18. 园区综合竞争力不强

整改情况:一是实施“一企一策”行动计划,加快玻璃、医药、电池等主导产业培育,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力争早日实现、炉碧、台江经开区实现百亿级突破。二是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契机,打造黔东南“桥头堡”,积极推进佛山市南海区与黔东南州从江县共建东西部协作现代产业园,力争2023年建成投入使用。

19. 园区投入产出比低

整改情况:一是加大企业培育,提升园区工业总产值。二是深入开展园区僵尸企业治理和闲置土地、厂房清理,有效盘活园区低效闲置资产,提高园区资源利用率。三是开展园区仓储用地面积调查,再次核准了园区仓储用地面积,更准确反映园区工业企业发展真实水平,提高园区亩均工业产值。

六、关于落实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方面

20. 落实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进展较为缓慢,整改成效不够明显?

整改情况:一是加快推进省委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进展缓慢的整改工作,进一步压实整改责任。二是督促企业与科研机构对接,探寻赤泥综合利用相关技术,同时加快赤泥综合利用项目建设。

附件2

省委第六巡视组对黔东南州新型城镇化工作开展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

一、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方面

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偏低,推动人口向城镇聚集成效不明显

整改情况: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引领。印发《黔东南州“十四五”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为全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提供有力指导;出台《黔东南州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支持实施“强州府”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细化工作措施,加快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加强人口聚集能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要素保障全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有效解决城镇居民、新市民的住房需求。二是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提升城镇品质。印发《黔东南州城市更新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实施以城镇“四改”为抓手的城市更新。三是狠抓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积极推进纳入《贵州省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总体方案》的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推进省级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建设。四是促进就业创业,推动人口聚集。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抓好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促进群众就业创业。五是推进重点区域发展,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深入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制定《黔东南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2022—2023年重点突破“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及“十大工程”分项实施方案,推动实现产业承接、生态旅游康养、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桥头堡”核心区建设重点突破。深入实施“强州府”行动,强化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以玻璃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凯荣玻璃公司、黔玻永太公司玻璃生产线建成投产,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加快特色小镇发展,丹寨万达小镇、锦屏羽毛球小镇纳入省级首批特色小镇培育创建清单。六是开展人口季度监测。严格落实《贵州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季度监测实施方案》要求,指导各县(市)开展全州常住人口监测工作,强化人口分析能力。

二、关于履行主体责任,落实省委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方面

2. 学习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大会精神有差距,对重点工作抓落实不到位

整改情况:一是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大会精神,2021年来分别召开州委常委会会议、州政府常务会议及时传达学习省级会议精神,并召开全州新型城镇化暨“强州府”工作会议、全州“四化”推进大会,安排部署新型城镇化工作,奋力实现新型城镇化大提升。二是深入推进《黔东南州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黔东南州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支持实施“强州府”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落地落实,制定《黔东南州2022年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任务》,按月开展调度,压实压紧工作责任。三是健全完善全州新型城镇化工作机制,印发《关于建立黔东南州新型城镇化专项组工作机制的通知》。全州各县(市)均已比照州级制定新型城镇化相关方案,成立新型城镇化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相关工作。

3. 区域中心城市人口聚集能力不足

整改情况:一是提升城镇品质,增强凯里市城市承载能力。通过城市更新,提升主城区居住品质。加快凯里新城发展,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凯里南线快速通道正加快推进,建成州老年养护楼、州儿童医院等,加快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等项目建设,新城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加强区域联动,成功开通凯里至都匀城际客运公交。二是强化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人口聚集。凯里市、麻江县共同签订《共建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碧波园区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凯麻同城化、凯麻产城融合发展。三是强化城市治理,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凯里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容秩序管理的创新城市治理经验获国家层面推广。“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新成果,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99%、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城市更加宜居。四是着力推进“五大民生工程”。通过实施“学在凯里”“健康凯里”“畅通凯里”“便捷凯里”“平安凯里”,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4.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带动不够有力

整改情况: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州委、州政府召开全州“四化”暨产业大招商工作推进大会,对全州新型城镇化工作和“强州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成立由州委书记、州长任双组长的“强州府”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强州府”工作。印发《黔东南州支持实施“强州府”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统筹支持凯里市发展。二是强化产业支撑。着力打造高新区、炉碧园区,加快推动医药制造、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2022年前三季度凯里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6%。三是抓实项目建设。凯里市建立市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工作机制,通过采取实地调研、现场办公、责任压实、限时办结的服务模式,确保重大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四是深入开展调研。州政府组织开展“强州府”专题调研,为凯里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2022年前三季度,凯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州比重达24.11%,中心城市带动力呈上升趋势。

5. 区域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不优,工业拉动不足

整改情况: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印发《黔东南州“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做大做强以凯里为核心,辐射麻江、丹寨、雷山、台江、黄平等县的工业核心区。印发《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培育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黔东南高新区重点发展以生物制药、中药材加工、医疗器械、医疗流通等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产业;炉碧园区重点发展以玻璃制造、玻璃纤维、陶瓷制造为代表的新型材料产业,着力培育两个园区向百亿级园区迈进。深入实施《黔东南州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指导凯里市制定印发《凯里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凯里市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系列配套支持政策,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产业发展和投资促进委员会。2022年4月,省级出台《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医药、玻璃、陶瓷、铝等重点产业纳入支持范围,将有力推动凯里市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强化产业研究。按照州委、州政府明确的产业布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贵州大学对凯里市玻璃产业和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并形成调研成果,为高新区、炉碧园区主导产业培育提供了决策参考。三是强化政策支持。按照《黔东南州支持实施“强州府”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要求,每年从州工业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支持高新区创新发展。四是强化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推动凯里黔玻永太公司建成并点火投产,海生玻璃公司玻璃生产线建设项目落地开工,增强凯里市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指导凯里市重点围绕以玻璃为代表的新型建材、医药制造、健康医药、以酸汤为代表的生态特色食品等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22年前三季度,凯里市三次产业占比为7.31:16.75:75.94,第二产业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6. 区域中心城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整改情况:一是做好稳岗就业工作,切实促进城镇居民工资增收。大力实施技能提升行动,精准开展“订单型、定向型、输出型”及短平快、中长期项目制、证书直补、创业培训等技能培训,提高城镇居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时落实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企业职工劳动权益。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经营,切实提高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全面落实一次性自主创业补贴、场租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等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劳动力创业。完善市场主体培育奖励机制,加强惠企纾困政策宣传,推动企业项目“双服务”工作,建立月调度工作机制,统筹部门力量,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三是织牢社会保障网,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建立城市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凯里市城市低保标准由2021年的685元/月提高到2022年的705元/月。增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对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按照每人每月10元的标准增发基础养老金,平均达到113.58元/人/月。

三、关于统筹推进“三改”工作方面

7. “三改”项目任务完成率低

整改情况: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印发《黔东南州城市更新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及政策支持等,指导项目有序推进。二是强化督促检查。对“四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开展实地督查,定期通报城镇“四改”工作情况,进一步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按时完成2022年各项目标任务。三是加强项目规划设计。指导县(市)将符合条件的相邻小区、相邻巷道与周边地区捆绑统筹,老旧片区改造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实现收益自我平衡。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新型城镇化基金等支持,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四是推进2022年“四改”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8. 凯里市部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未按要求进行改造,部分背街小巷改造项目影响消防通道畅通的地锁尚未拆除,空中“蜘蛛网”依然存在

整改情况:一是补齐老旧小区短板。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改造标准,将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及通信线路规整改造列为重点改造内容。统筹各县(市)认真谋划、编制以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为主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二是严格执行改造标准。为解决好路面地锁问题,督促凯里市组织社区、街道、执法队进行现场协调,由居民自愿自行拆除;对于居民无法拆除的部分,由背街小巷改造施工队伍进行拆除。为解决好架空线凌乱“蜘蛛网”问题,组织人员现场摸排,将架空管线用架桥、捆绑、清除废弃线缆等方式进行整理。

9. “三改”资金缺口大

整改情况:一是成立资金筹集专班。制定《黔东南州棚户区改造工作攻坚方案》,成立以州长任组长、州政府常务副州长任副组长的棚户区改造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组,其中资金保障组由州财政局牵头,负责积极争取专项债、中央预算内、省新型城镇化专项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等,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成立由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办等部门和各商业银行等为成员的黔东南州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编制工作专班、棚户区改造融资服务工作专班,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深化“政金企”合作,用好中央预算内、新型城镇化投资基金、城市更新贷款等财政金融政策,提高项目融资成功率。二是抢抓专项债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极大缓解了地方资金困难问题,助推项目建设。三是加大城市更新项目信贷支持。围绕全省“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政策投资,加大全州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及更新单元项目策划包装,优化配套片区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引导州级银行机构通过开展“政金企”项目融资对接活动等方式,加大对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和城市管网改造等为主的城市更新项目信贷支持力度。

10. 持续推进解决“三改”资金问题方法不多

整改情况:一是抢抓专项债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二是加大城市更新项目信贷支持。按照全省“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政策投资,加大全州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及更新单元项目策划包装,优化配套片区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引导州级银行机构通过开展“政金企”项目融资对接活动等方式,加大对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和城市管网改造等为主的城市更新项目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加强2022年新型城镇化基金争取。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基金申报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目前,全州储备以“四改”为主的重点新型城镇化基金35个。

四、关于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品质,破解群众关心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方面

11. 凯里市“大班额”较多,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低

整改情况:一是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资争项,进一步加强教育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二是指导凯里市出台《凯里市“学在凯里”工程实施方案》,着力建设一批中小学、幼儿园,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好入学难问题。三是督促凯里市加大学校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解决好义务教育学校学位缺口问题,逐步化解“大班额”,计划两年内新建、扩建10所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新增学位9000个以上。目前,已有4所学校建成投用。四是指导凯里市推进学前教育攻坚,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2022年秋季学期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为55.78%,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低的问题有效化解。

12. 教育设施配套不够到位

整改情况:一是强化安排部署。召开全州教育工程项目“开门稳”现场推进会,对加快教育工程项目建设进行安排,推动项目建设有序开展。二是出台《黔东南州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坚持“应配尽配、应建尽建”的原则,加强居住小区配套教育规划建设,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教育需求。三是督促凯里市未来城小区开发商加快配套学校建设。目前,未来城片区已建成4所幼儿园,提供学位1350个,满足该片区幼儿园就读需求。同时,通过就近安排等方式,解决好片区小学、初中就读需求。

13. 养老服务保障配套不完善

整改情况:一是实施提升改造,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对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实施改造提升,2021年来,完成17所养老机构提质改造,目前,全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47.1%。二是多措并举,提高养老床位数量。完善养老服务配套政策,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印发《黔东南州“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及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养老事业发展进行了统筹谋划,制定发展目标和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出台《黔东南州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实施方案》,从税费、土地、融资等方面给予养老服务业优惠,全面开放我州养老市场,提升全州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强化政策倾斜,支持凯里市发展。指导凯里市实施清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杭州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申报龙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和湾水、龙场片区中心敬老院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社会养老发展。编制《全州康养产业推介项目汇总表》,全州重点推荐22个项目,其中凯里市占4个。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1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建设任务完成率低。凯里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凯里市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实验室项目未完工。城镇管道燃气还未实现“县县全覆盖”。陆港公用保税仓库项目未启动建设

整改情况:一是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建设。加大督查调度力度,及时对各县(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建设进度进行通报,督促各地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建设进度。二是加快凯里市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凯里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成投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建设,凯里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一期工程项目已于2022年7月中旬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三是加快管道燃气“县县通”项目建设。及时研究制定黔东南州“县县通”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五定”工作表,倒排工期,采取集中重点突破、先易后难的方式加快城镇燃气项目建设进度。四是指导凯里市、黔东南陆港公司达成共识,明确在一期项目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将凯里西保税仓二期土地视陆港公司建设需要优先交付陆港公司使用,黔东南陆港公司视我州保税业务发展需求适时启动项目建设。同时,积极调整保税仓用地的规划用途,将原规划用于保税仓库的二期土地调整建设成为散货海关监管场,根据散货加工、灌箱需求,建设普通仓库,充分发挥保税仓(一期)功能,吸引外向型企业向保税仓周边集聚,力争进出口业务实现突破,助推外向型经济发展。

附件3

省委第六巡视组对黔东南州农业现代化工作开展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

一、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

1. 推动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长较缓慢

整改情况:一是州委、州政府多次召开州委常委会会议、州政府常务会等会议研究“三农”问题及农业经济,并通过谋划产业项目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基金申报等举措争取更多财政资金投入。二是结合农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强抓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有力助推农业经济。2021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55.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2022年前三季度,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3.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三是每年实施2次以上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农业统计人员统计水平。四是扎实开展农业经济运行调度和服务企业活动,每月深入县(市)督促指导,并深入经营主体、企业开展调研和服务,通过指导种植、养殖企业技术生产、基金申报等方式,切实解决企业困难。

2. 农业产业发展投入力度减弱

整改情况:一是自查核实,深刻剖析原因,主要为部分产业项目跨年度实施,项目资金已下达但还未实施。二是通过开展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和省农业现代化基金申报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三是加大项目的谋划和编制,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四是加大州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2022年预算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

二、关于履行主体责任,落实省委加快推进山地农业现代化工作部署方面

3. 专项组履职不够到位

整改情况:一是州委、州政府多次召开州委常委会会议、州政府常务会等会议研究“三农”问题及农业经济,出台了《关于黔东南州加快山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健全完善黔东南州农业现代化专项组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为农业现代化工作提供指引。二是大力推进全州农业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2022年前三季度,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3.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三是州农业现代化专项组办公室对州直各部门贯彻落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情况进行调度,并纳入农业现代化年度考核。四是制定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指导各县(市)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

4. 履行对县(市)产业接续发展的监管责任不够到位

整改情况:一是成立了黔东南州农业设施、流转土地闲置和产业脱管(失管)专项整治排查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黔东南州农业设施、流转土地闲置和产业脱管(失管)专项整治排查问题整改方案》。二是通过厂房出租、改行经营养殖、修复损坏设备等措施,促进扶贫产业基地和农业设施发挥应有功效。三是对全州范围内农业设施、流转土地闲置、产业脱管(失管)等开展举一反三摸排。

三、关于树牢耕地保护意识,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方面

5. 落实耕地保护的力度还不够,“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时有发生

整改情况:统筹安排部署2021年土地卫片执法工作,对违法占耕问题整改情况实行周调度,有力推进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整改,并按程序报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部。2022年4月13日印发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切实加强对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维护农田属性,保障粮食安全。

6. 现代种业提升基础不牢创新不足

整改情况:一是持续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根据《黔东南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方案,积极调查各类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并将合格种子样品移交省级保护单位。二是制定《黔东南州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实施方案》《黔东南州高背鲤地方品种保护与利用实施方案》等4个方案,完善我州现代种业提升创新平台。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加快推进种业基础提升工作。四是州农科院积极开展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工作,选育出高产优质香禾糯、杂交水稻等新品种。

7. 对生猪保供的关注还不够

整改情况:一是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并组织相关部门对州内大型集团养殖场进行实地调研核实和养殖技术指导。二是召开了全州畜牧兽医和农业科教工作视频会议,督促各县(市)加强对规模养殖企业的培育和服务工作,服务企业及时科学饲养补栏,提高存栏数和出栏率。组织州生猪产业领导小组召开生猪价格保险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升养猪企业的养殖信心,促进产业稳健发展。三是印发《关于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工作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稳”的通知》,督促各县(市)抓好补栏增养,切实提高畜禽存栏量,并积极到各县(市)开展核查督导工作。四是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产业稳健发展的工作方案》,要求相关部门要按职能抓好生猪产业发展中的环保、用地等问题,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印发了《黔东南州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2022年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全州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市场供给。

四、关于抓特色优势产业方面

8. 林下经济效益不明显,国储林权不动产登记推进缓慢

整改情况:一是州委、州政府多次召开相关会议研究林下经济发展,定期召开林下经济现场会议,对推进情况好的进行通报表扬,对落实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二是进一步加强林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配套建设,切实抓好林下经济考核工作,进一步聚焦林药、林菌、林鸡、林蜂“四大产业”,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强力推进,提高亩产量和产值。三是组织力量积极推动国储林项目林地收储工作,通过常态化的周调度和指导服务,着力推进林地收储和林权不动产登记。

9.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延链强链力度不够

整改情况:一是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将农产品加工纳入《黔东南州“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拓展农业新功能,挖掘农业新潜能,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开发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补齐短板,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二是加大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的培育力度,高质量谋划一批上规入统企业,重点围绕农业龙头企业梳理拟培育上规入统企业。对申报上规入统企业,指导企业完善备案手续,提前开展纳税申报,确保培育一户,成熟一户,上规一户。出台《黔东南州促进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工作方案(2022—2023年)》,完善协调调度服务机制,完善企业上规入统运行调度机制,通过建立完善企业培育库,鼓励小微工业企业整合上规入统。三是印发了《关于印发〈黔东南州农产品加工转化率2021年冲刺工作方案〉的通知》,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指导提升我州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四是通过产业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优强企业促进我州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加工转换能力。

五、关于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带动发展方面

10. 对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够有力,“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优势作用发挥不够凸显

整改情况:一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州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17家,州级龙头企业451家,州级以上示范社达428家。二是加大“空壳社”的清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持续开展“空壳社”清理工作,同时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带动合作社成员农户和非成员农户发展。三是加大培育规上企业。制定出台《黔东南州促进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工作方案(2022—2023年)》和《黔东南州2021年度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入库奖励工作方案》,积极指导全州优质企业发展,加速培育上规入统企业。

六、关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方面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整改情况:一是全面核查、梳理全州农产品监测机构的情况,对全州各县(市)乡镇(街道)的农产品监管机构进行全面核查。二是积极组织对损坏的设备进行维修,针对仪器设备损坏的及时整改,督促完成仪器维修或筹措资金重新购买设备,确保正常开展农产品速测工作。目前,各乡镇设备均已维修完毕,能正常开展速测监测工作。

12. 农特产品质量认证推进缓慢

整改情况:一是制定了《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开展食用菌生产企业指导帮扶方案》,强化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指导及办证力度,截至目前,全州食用菌加工获证企业17家,食用菌获证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二是加大“二品一标”的认证工作,邀请认证专家进行授课,举办蓝莓春季种植管理技术暨有机产品认证知识培训。三是印发《黔东南州2022年“二品一标”认证和农产品加工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全州农特产品质量认证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22年全州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0个,认证总量达56张,认证总面积达5.67万亩;有机认证(含转换证)证书12张,全州有机产品认证总数达96张,认证面积18.3万亩;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1张,全州农产品地理标志达20个,地理标志产品共53个。

13. 区域公共品牌创建用力不足

整改情况:一是成立了黔东南州“苗侗山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各县(市)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发展,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二是指导各县(市)将跨区域主导产业和县域内主导产业纳入“苗侗山珍”品牌创建,推动农特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三是围绕“建机制、建标准、建渠道”的“三建”工作思路,突出在推进品牌规划管理、品牌宣传、标准制定、品牌整合、货源组织、市场渠道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截至目前,全州“苗侗山珍”区域公共品牌加盟企业增加到148家,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四是按照“苗侗山珍”VI手册制作了产品、礼盒、礼包样式18款,为企业在设计包装提供样板;积极参加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苗侗山珍”荣获二等奖,今年以来中央媒体刊登“苗侗山珍”相关内容1次、省级媒体2次、州级媒体4次,“苗侗山珍”短视频播放量突破30万次,区域公用品牌效应初步显现。五是线下实体店规模增加,品牌整合初见成效。截至目前,“苗侗山珍”会员单位148家,授权30款,门店授权23家,实体店运行16家。

七、关于推动省级农业现代化项目基金项目落地方面

14. 推动省级农业现代化基金项目落地不够有力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督促指导各行业部门成立专班、明确专人驻点对接,积极加强与省级相关部门的对接汇报,跟进基金放款。二是持续抓好农业产业基金项目申报工作。

附件4

省委第六巡视组对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化工作开展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

一、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方面

1. 积极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还有差距

整改情况:一是创新文旅融合抢抓机遇。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化工作,召开州委常委会会议和州政府常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研究推进旅游产业化工作。充分挖掘黔东南民族文化价值,释放民族文化的核心吸引力,推出唱响“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旅游品牌,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二是创新文旅融合强化营销。借助民俗节庆活动提升各县(市)旅游景区知名度,打造和树立好文化品牌,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挖掘苗年、侗年、姊妹节等民族节庆文化,制定工作方案,强化节庆活动市场运作,丰富旅游业态,增加旅游消费点,提高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今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中国网、央广网、新华社贵州频道、天眼新闻、多彩贵州网等中央、省、州各级媒体和平台纷纷对我州台江、施秉、雷山等地元宵舞龙嘘花等民俗节庆活动进行了报道,极大地宣传推介了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2022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贵州云匠村晚,在肇兴侗寨、施秉高碑村、台江偏寨、下司古镇4个地方设分会场,利用国家公共文化云、央视频道等平台直录播点播,通过宣传强有力释放民族文化的核心影响力。三是创新文旅融合景区升级。强力推进景区扩容提质工作,突出差异性,增强核心吸引力。目前,正在大力推进雷山西江5A景区创建和麻江夏同龢状元府等6个4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

二、关于落实主体责任,推进重点工作方面

2. 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行动迟缓

整改情况:围绕“两大提升”,实施“四大行动”等重点工作,强化履职尽责,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成立旅游产业化专项组,认真研究和部署推进旅游产业化相关工作,梳理存在的问题,发挥好旅游产业化专项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的作用。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系统分析当前全州旅游产业化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常态化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全州旅游产业化,促进旅游产品提质、产业提质、服务提质,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3月,州委、州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

3. 压力传导不够

整改情况: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化巡视整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和推动工作,召开旅游产业化巡视整改推进会定期听取全州旅游产业化专项巡视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层层传导压力,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难题,促进整改落实。各县(市)均按规定成立旅游产业化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下设工作专班。督促各县(市)由县(市)委书记、县(市)长任双组长,负责统筹部署旅游产业化工作,从顶层设计、工作内容、要素保障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并抽调人员合署办公,形成了齐抓共管推进旅游产业化的合力。

三、关于树牢产业化思维,提升旅游产业市场化水平方面

4.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不够有力

整改情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大对出行、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综合服务、辅助服务、管理服务等9大类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加快推进培育壮大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工作,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景区申报和创建工作。2021年积极申报镇远高过河、麻江夏同龢、三穗贵洞、台江施洞、榕江乐里、天柱三门塘6个景区,目前通过省级景观质量评审,列入4A创建名单。2022年,我州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即镇远高过河、台江施洞、榕江乐里;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即从江加榜梯田景区和剑河华润希望小镇景区。二是2021年黔东南州已引进中惠旅智慧景区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强企业9家。三是2021年全州已编制招商引资项目180个,其中精包装项目21个。四是2021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40余次,新增签约文化旅游项目101个。印发《黔东南州2022年旅游产业化招商引资工作方案》,今年1—11月,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9次,新增签约文化旅游项目58个。

5. 推动涉旅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不够到位

整改情况:一是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涉旅国有企业改革整改落实工作,督促各县(市)对巡视反馈的问题,举一反三,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自查自纠,并明确整改时限。二是高度重视涉旅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成立推进涉旅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组。截至目前,我州已完成涉旅国有企业改革27家。

四、关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方面

6. 旅游市场乱象时有发生

整改情况:按照“统一受理、分头负责”的原则,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对游客投诉举报做到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不断提高旅游投诉的结案率、满意率,游客投诉率持续下降。一是责成丹寨县市场监管局协作配合关停购物场所,及时开展主体信息及经营服务调查,并对丹寨国春非遗银匠村旅游购物场所涉嫌经营银饰产品未设置产品价格标签进行明码标价的行为立案查处。在停业整改期间,州、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督促经营者规范所售商品明码标价行为,督促丹寨县国春非遗银匠村开展复业核查核审等工作。2021年12月27日,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同意恢复丹寨国春非遗银匠村经营。二是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深化“痛客行动”、开展“黔锋行动”,严格市场监管,坚持维护文旅市场良好秩序,提升文化旅游事件处置能力,降低百万人次有效投诉率,提升游客及群众满意度。三是制定《深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对全州城市道路安全隐患开展排查整治,对各类“马路市场”占道经营整治、道路扬尘整治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四是督促指导旅行社强化对导游人员业务素质考核,2021年12月份对黔东南州2021年第一批“名导游”开展考核,营造了争做优秀导游人员的良好社会氛围。

7.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存在不足

整改情况:不断优化景区服务质量,强化旅游景区监测和系统管理。一是督促麻江县及时对夏同龢景区进行整改,并向外界公布整改情况。同时举一反三,督促全州旅游景区服务窗口开展自查自纠,对设置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格的窗口及时有效地进行整改。二是积极培育申报五星级酒店,并指导西江景区推动酒店建设,待悦榕庄酒店一期项目悦椿酒店完工投入运营后积极开展申报工作。三是2021年12月底,省文旅厅组织专家对黔东南州建设实施的13座旅游厕所进行现场复核验收,并全部通过。四是3月14日,黔东南州智慧旅游指挥中心建设已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五是全州16家4A级及以上景区中,目前已建设完成景区管理系统12家、游客服务系统14家、旅游数据中心9家,正在积极推进建设景区管理系统4家、游客服务系统2家、旅游数据中心7家。

五、关于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旅游业态转型升级方面

8. “拳头”产品转型升级不到位

整改情况:围绕镇远古城、西江千户苗寨、施秉云台山景区,增强游客体验,重构商业模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等,集中部分资金和资源,加快推进“拳头”产品和其他有条件的景区景点转型升级、丰富业态。一是大力推进全州重点旅游景区“服务短板”问题整改工作。节假日期间,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雷山县在县城设立临时停车带和停车场,公安交警部门积极疏导交通,西江公司增设摆渡车等交通工具免费摆渡游客,为游客解决进不去出不来的困难。镇远县建立健全停车收费管理制度,通过假期开放城区内学校操场作为临时停车场,在城区较宽路面开放临时停车位解决旅游旺季停车难问题。二是雷山县加大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带动作用,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推出13条精品融合旅游线路,报送省州文旅部门联合营销推介,促进相邻景区的旅游增收。三是完成西江景区经营场所消防安全提升改造工作,对民宿、客栈、餐饮场所实施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简易喷淋、消防卷盘等消防设施设备安装,提高经营场所火灾抵御能力。组织文旅、应急、消防、市监、供电、景区等部门组成4个排查治理工作组,对景区经营场所和农户开展全面排查,加快推进《黔东南州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重点推进全州50户以上木质建筑连片村寨“水改”“电改”“厨改”工程。推动全州1945个50户以上木质连片村寨组建农村志愿消防队员4.7万余人,配备手抬机动泵3100余台,水带4.1万余盘、水枪1.8万余把、破拆工具2300余套,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志愿消防队伍的建设、强化了执勤管理、赋予了检查宣传职能、完善了制度保障,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农村志愿消防队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四是推进景区扩容提质工作,加快云台山观光索道、缆车及竖向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启动实施云台山南泥湾服务区至景区循环观光环线建设,在樱桃湾增加真人CS、跑跑卡丁车、山地越野车、环湖花海等业态,盘活南泥湾服务区;依托澜湖酒店、游客中心现有资源,打造南泥湾康养研学基地,业态进一步丰富有效地促进景区增收。

9. 景区业态产品单一

整改情况:黔东南州重点发展一批多元融合的旅游产品,依托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大力发展温泉、瑶药康养、研学基地、亲子教育、文化创意、乡村民俗、生态农业、水上运动、生态山居、野外露营、旅游商品、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旅游产品,不断满足游客深度体验互动,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景区业态产品。一是进一步创新旅游业态,丰富产品供给,提高游客的体验度,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旅游经济产值。2021年镇远古城和丹寨万达小镇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成功入选成为第二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培育单位,并积极组织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夜间文旅集聚区申报国家级第二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提升旅游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云上丹寨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二是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根据省级批复,我州2021年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共计7个,分别是镇远县小河关红军战斗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红军长征过旧州桔林密谈旧址开发利用管控保护项目、中共镇远支部旧址(周达文故居旧址)修缮工程、岩鹰红军桥(安澜桥)保护修缮项目、黎平县长征文物保护展示与环境整治、镇远古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黎平红色游客服务中心,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余下未获批复而申报实施的22个项目,相关部门正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建设。2022年纳入全省调度的重点项目台江县皆蒿—施洞镇长征历史步道、锦屏县瑶光毛泽东长征住址修缮等2个项目正在启动建设,州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期调度,实时督促指导县级责任单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三是积极推进“码上游黔东南”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线上线下一码一图的“网络体验+消费”旅游新模式,目前在完成西江景区1项数字化旅游体验产品打造的基础上,正积极指导镇远、肇兴景区文化旅游场景数字化体验项目,并上报省大数据管理局。目前,肇兴景区文化旅游场景数字化体验项目已通过专家组评审答辩,并通过省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会议研究,拟作为省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四是2022年3月30日黔东南州文化旅游发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演艺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方案》,进一步提升文艺节目质量,打造差异化文旅融合产品。五是创新旅游业态,丰富产品供给,提高游客的体验度,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旅游经济产值。

10. 本地旅游商品企业培育不够

整改情况:支持各县(市)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购物示范街区,健全完善旅游服务场所线上线下产品联动体系,重点打造“苗绣”“贵银”、蜡染等非遗文创博览会和交易平台,培育一批“苗侗山珍”特色旅游商品,重视培育地理标志商标,挖掘包装老字号、原产地旅游商品,支持本地民族工艺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积极筹办第三届中国丹寨非遗周暨“苗绣贵银”文博会,打造旅游商品交易平台。二是拓展培育一批茶叶批发销售、农产品批发销售、银饰刺绣传统工艺品批发销售的市场主体做大做强。2021年10月10日,在雷山召开贵州绿茶进景区茶文旅融合发展现场会,2021年12月6日在黎平肇兴侗寨开展“贵州绿茶”进景区揭牌仪式。2022年1月19日,黔东南州第一家“贵州绿茶”品牌店在凯里市挂牌营业,截至目前,42家企业陆续在全州各景区景点开设专店、专柜,促进了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大力支持刺绣、银饰等民族工艺品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组织舞水云台、锦绣图腾、古阿新等11家(次)企业参加了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帮助企业广泛对接国外客商,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积极培育旅游商品企业,2021年11月新增规上民族民间工艺品工业企业1家(从江祖英刺绣有限公司)。培育优化银饰、刺绣、蜡染主导产品,推动以伴手礼、文化衫、民族服饰等为代表的旅游创意纪念品走向市场。2022年1月18日,制定印发《黔东南州加快推进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成《黔东南州民族工艺品加工基地项目》重点策划包装工作,重点包装凯里民族工艺品生产基地建设、雷山银饰产业园建设、黎平民族工艺品艺术家纺特色小镇、台江县银饰刺绣工艺品生产加工和丹寨民族特色工艺品产业园等项目。

六、关于盘活旅游项目方面

11. 实质性成效不明显

整改情况: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的盘活工作,成立了以州委副书记、州长为班长的黔东南州加快推进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行动工作专班,从州直相关部门抽调17名同志全脱产集中办公。对全州闲置低效旅游项目进行逐一研判,紧紧按照市场化方向,坚持分类施策、先易后难、逐个深入剖析项目问题存在根源,研判项目盘活提升措施,建立了“一台账两清单三专班四见效和分级联系督导包保”的盘活工作模式。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形成州、县联动齐力抓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工作合力,积极争取盘活项目专项债和基金推进盘活工作。

附件5

省委第六巡视组对黔东南州招商引资工作开展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

一、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关于招商引资决策部署方面

1. 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成效不够好,新增重点产业到位资金总量小

整改情况:一是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多次召开州委常委会会议、州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招商引资工作,每年高规格召开全州招商引资工作大会,安排部署招商引资工作。制定印发《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目标任务,压实招商工作责任。二是重点产业招商成效明显。今年1—11月,新增产业到位资金344.87亿元,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300亿元的114.9%;引进优强企业178家,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61.8%。三是聚焦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做强产业链项目招商引资。组建木材加工及家居制造、医药制造、新型建材(玻璃和陶瓷)、特色食品、文化旅游等5个重点产业招商专班,明确具体目标任务,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

2. 关键岗位和重点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

整改情况:一是强化安排部署。州委、州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组建木材加工及家居制造、医药制造、新型建材、特色食品4个产业招商专班,明确目标任务及职能职责,压实责任。二是强化工作落实。制定印发《黔东南州2022年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精准招商工作方案》《黔东南州新型城镇化招商引资方案(2021—2023)》《2022年黔东南州农业现代化招商引资实施方案》《黔东南州2022年旅游产业化招商引资方案》等招商方案。三是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林业局等部门招商任务,将州林业局、州投资促进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农业农村局分别作为木材加工及家居制造、医药制造、新型建材、特色食品产业招商专班牵头部门,压实招商工作责任。

二、关于履行主体责任,统筹谋划招商引资工作方面

3. 产业大招商领导和工作机制不顺

整改情况:一是制定印发《关于调整州有关议事协调机构组成人员的通知》,明确州委书记、州长为州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州委副书记、州委常委、州人大分管联系副主任、州政府副州长、州政协分管联系副主席为副组长,州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州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投资促进局,州投资促进局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签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和具体日常事务,统筹推进全州产业大招商工作。二是2022年以来,州委、州政府以领导小组召开产业大招商会议2次,安排部署全州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相关副组长分别组织专题研究华润集团、东鹏控股等优强企业在我州投资事宜。完善领导小组签发文工作机制,工作运行更加顺畅。三是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协调服务工作机制,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洽谈项目、亲自调度项目,各副组长持续跟踪推进,全力抓好项目要素保障,加快项目落地建设。

4. 领导小组履职不够有力

整改情况:一是制定印发《关于调整州有关议事协调机构组成人员的通知》,明确州委书记、州长为州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州委副书记、州委常委、州人大分管联系副主任、州政府副州长、州政协分管联系副主席为副组长,州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州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投资促进局,州投资促进局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签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和具体日常事务,每季度召开1次调度会,统筹推进全州产业大招商工作。二是督促各县(市)推进2022年产业大招商工作。1—11月全州新增重点产业项目580个,合同约定投资总额515.97亿元。新增产业到位资金344.87亿元,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300亿元的114.9%。

5. 统筹聚集主导产业不够及时

整改情况:一是州委、州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工业园主导产业专题会议,结合全州优势资源,规划布局主导产业。组织召开产业招商专班专题会议,听取成员单位产业招商工作意见建议。二是制定印发《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县(市)、州级产业招商专班要根据主导产业,精准编制一批要素保障齐全的招商项目,建立健全“三图两库两池”,制定具体招商方案,提升“政府+企业+园区”协作力,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三是聚焦推进工业主导产业发展,编制《黔东南工业产业投资指南》《黔东南州十大工业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图》《黔东南十大产业招商目标企业库》《黔东南州十大产业招商项目策划》等推进工业招商,重点策划十大产业招商项目211个,梳理十大产业目标企业库企业525户,明确主导产业链招商、精准编制主导产业和产业链招商项目,谋划好主导产业招商,同时抓好责任分解落实。制定印发《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晰了县(市)、园区主导产业,制定《黔东南州2022年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精准招商方案》,要求各县(市)制定《加快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培育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编制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强化考核抓落实,将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占比纳入新型工业化三年倍增计划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进行考核,确保“十四五”期间全州主导产业占比达到50%以上。四是加强对园区招商工作的指导调度。凯里市通过召开专项巡视整改会议,加快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形成凯里市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炉碧经开区管委会印发了《2022年炉碧经济开发区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黄平县印发了《黄平县2022年产业大招商工作方案》。

6. 任务指标衔接省级要求不够紧密

整改情况:一是主动与省级部门沟通对接。州政府分管领导积极赴省对接汇报工作。根据《贵州省招商引资三年倍增方案》,结合《黔东南州招商引资三年倍增方案》及《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等,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优化,下达年度新增到位资金目标任务,明确县(市)和部门“点招”任务。二是制定印发《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综合成效测评办法》,细化并明确各县(市)、州级产业招商专班、州直产业招商部门、州政府驻外机构产业到位资金目标任务。

7. 任务分解不够细化

整改情况:一是制定印发《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木材加工及家居制造产业招商专班、医药制造产业招商专班、新型建材(玻璃和陶瓷)产业招商专班、特色食品产业招商专班目标任务,加大力度扩大有效投资,推进我州产业大招商实现大突破,对产业招商部门进行调度。每季度召开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对全州产业招商情况作分析,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制定印发《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综合成效测评办法》,细化并明确各县(市)、州级产业招商专班、州直产业招商部门、州政府驻外机构产业到位资金目标任务。

8. 任务安排注重实效不够

整改情况:一是制定印发《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精准施策,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州直产业招商部门新增到位资金目标任务并强化日常调度,其他州直部门不纳入招商考核。二是制定印发《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综合成效测评办法》,细化并明确各县(市)、州级产业招商专班、州直产业招商部门、州政府驻外机构产业到位资金目标任务。

9. 部分安排违反有关规定

整改情况:一是加强对国办《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等文件的学习,听取相关部门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建议,并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全面抓好招商工作。印发《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州直部门招商工作以产业招商部门为主,州纪委州监委机关、州法院、州检察院等机关部门主要以要素保障和营商环境工作为主,不下达具体的产业招商工作任务。二是制定印发《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综合成效测评办法》,细化并明确各县(市)、州级产业招商专班、州直产业招商部门、州政府驻外机构产业到位资金目标任务。

三、关于政策执行,推动项目落地服务用力方面

10. 研究调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及时

整改情况:一是认真梳理我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不适合当前发展需要的进行清理下架。二是深化与佛山对口帮扶协作,强化产业招商,在充分考虑我州资源优势、产业需求、财政能力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与佛山市共同研究出台《黔东南州关于东西部协作以奖代补鼓励广东企业投资的管理办法(暂行)》。目前,该政策兑现工作已启动,正在组织县(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收集、整理和初审。三是对近年来达到符合政策条件的103个招商引资项目,在扶持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租金减免、一站式服务、融资扶持、“一企一专班”服务、厂房车间修建等方面给予政策兑现,落实相关招商引资政策。

11. 项目编制质量不高

整改情况:一是积极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接,并请求帮助指导精包装一批重点项目。2022年,全州精包装项目共356个,其中省投资促进局帮助我州策划包装重点产业项目126个。二是指导各县(市)策划编制产业链招商项目1000个,要求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指导目录和当地产业发展及土地利用规划,符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要求),确保要素保障齐全方可向外推介。三是组织各县(市)及州直产业部门梳理出40个重点产业链招商项目,经过筛选后已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其中22个项目进行重点策划。四是在项目策划编制用地保障方面,制定招商用地地图,划分立可用地、次可用地、待可用地,确保在项目编制中充分考虑土地等要素保障能力。

12. 履行事前评估不到位

整改情况:一是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市(州)负责开展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事项评估的相关要求,组织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生态环境局、州自然资源局、州市场监管局等相关州直部门对我州面向广东开展产业大招商活动、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绿色产业招商推介会、全省旅游“两会”活动、数博会活动、浙商入黔等活动召开项目评审会,会上从项目签约主体、投资金额、项目选址、建设内容、效益分析等方面严格进行项目集中评审,杜绝环保不过关、不符合产业政策、产能过剩、搞形象工程的项目出现。二是印发《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县(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根据招商项目落地情况,组织本辖区内相关部门进行评审;跨区域项目和州级专班招引项目由州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召集州级专班和项目落地县(市)及州直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并做好跟踪服务。三是围绕降低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风险问题,建立黔东南州招商引资联动运行工作机制,从项目评审、项目签约、项目履约,到项目服务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对需评估而未经评估或评估未通过的招商引资项目,不得签订引进合同。四是加大项目协调推进服务力度,助推央企项目落地,央企助力贵州发展大会签约的2个成品油零售市场体系建设项目,目前均已开工建设。

13. 引进企业环保政策考虑不充分,减免土地出让收入存在偏差

整改情况:一是领导重视。州委、州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守住生态底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工作,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队深入县(市)开展环保督察。二是开展自查。印发《关于进一步梳理招商引资领域巡视整改问题的通知》,对近年来招商引资项目进行梳理排查,举一反三,抓好自查整改。三是抓实具体问题整改。针对“其亚铝业的问题”,坚决落实生态环保要求,积极引导企业申报技改项目资金,通过改建方式利用原项目建设地址及生产设备建设其亚铝业母液净化及赤泥资源利用项目。针对“天柱宏泰化工的问题”,强化政策学习,引导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切实维护好园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成立工作专班,对天柱县人民政府与贵州宏泰公司签订的投资协议书约定的土地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和论证。四是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贵州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引进事前评估及责任追究办法》,印发《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项目评审,对跨县行政区域项目由州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相关单位评审。制定《黔东南州招商引资联动运行工作机制》,建立项目评审、签约、履约、服务全程跟踪服务机制。

14. 项目从引进到落地的服务有差距,重点项目领导挂帮服务制度落实不够有力

整改情况:一是抓好项目落地服务。将“对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优质服务”相关工作内容纳入《2022年黔东南州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督促各县(市)抓好重大项目落地服务,梳理2018年以来未投产达产、推进缓慢的重大产业项目,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实施主体、一个推进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全力做好项目落地跟踪服务。持续抓好项目落地代办服务,2022年以来,全州为898个招商引资项目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选址协调、供水供电协调、项目风险评估报告、场地施工协调、印章刻制、营业执照、银行开户、涉税登记、发展改革委备案、暖心服务走访2794次,电话回访和解答各类咨询服务及惠企政策宣传等3076次,为企业代办事项734件,办结率100%;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436个。落实网格化服务工作,针对部分推进缓慢的项目,纳入州、县领导及相关部门服务范围。二是落实好挂帮服务制度。按照《州级领导挂帮服务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方案》要求,持续抓好州领导挂帮项目的调度督促工作。2021年下半年以来,仍有挂帮任务的州领导均开展挂帮项目调研服务工作,为多个项目提供协调土地调规、电杆移除、生产用电、项目选址、拓宽融资渠道等服务事项。根据州领导变动和项目实际情况对领导联系服务项目进行调整,形成州、县联动推进项目建设常态化工作机制。三是加快推进从江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将项目纳入从江县县领导挂帮和部门网格化服务范围,加大项目服务力度,推动项目建设有序开展。

四、关于落实打造“贵人服务”品牌要求,较真碰硬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方面

15. 执行生效判决不够到位

整改情况:一是全面排查梳理。州、县两级法院对涉及行政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政府平台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实行台账化管理推进执行。二是建立工作制度。为有效推进涉行政机关案件执行工作,制定《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关于特殊主体执行案件实行异地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对涉党政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地方政府成立的平台公司为被执行人的民商事首次执行案件实行异地管辖执行,助推特殊主体案件有效化解,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三是针对南方卓越公司与凯里市政府合同纠纷问题,重点跟踪推进,经州人民法院和丹寨县人民法院共同与当事双方沟通协调,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四是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强化对县(市)督促指导。按照2022年度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督促调度,组织纪检部门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督查;组建联合督查组对全州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和优化提升进行全方位督查。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