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人员  项目  信用
专注建筑行业二十年

黑龙江肇源:“不毛之地”变身鱼米之乡

所在地区: 黑龙江-齐齐哈尔-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8日
建设快讯正文

  稻浪翻滚,稻香浓郁。金灿灿的田野里收割机来回穿梭,万亩水上养殖基地鱼肥蟹黄,村民笑容里是发自心底的丰收喜悦。

  一大早,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古恰镇太平村村民王德义就赶往地头。春华秋实,春种秋收,当前正是农村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刻。“今年收成可不赖。”王德义笑着说,他承包的盐碱地水稻最高亩产超过了900斤,已接近正常耕地的亩产。

  “春播一袋种,秋收一碗粮。种树树不活,种草草不长”,太平村很多的地块都是盐碱地,许多年来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可见盐碱地的贫瘠。

  近年来,东北农业大学在太平村实施了“稻壳纳米硅及其酸浸液改良盐碱地技术”项目。2021年王德义家有十几亩地被选为了试验田,逐年增产效果明显,这坚定了他的信心。

  “使用改良技术的盐碱地比没使用改良技术的亩产多出两三百斤,按今年每斤水稻1.5元左右的价格算,多出不少钱。”王德义说。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盐碱地面积约15亿亩,东北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在“中华大粮仓”黑龙江,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大庆市、绥化市、齐齐哈尔市的17个县(市)。

  肇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桂海介绍,肇源县形成了把水利工程改良、农业耕种改良、生物和化学改良有机结合的盐碱地改造路子。水利工程是前提,通过引排水起到洗盐效果,配合其他一系列举措,实现粮食增产。目前,肇源县已有50多万亩盐碱耕地变为亩产1000斤以上的稳产田。

  聚焦种业“芯片”,近年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等一批院校机构,在肇源开展“改种适地”探索,主攻选育耐盐碱作物。

  “找出农作物里的耐盐碱基因来培育优势品种,可以起到高产兼具良好口感的效果。”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杜吉到说,他们挖掘出水稻、玉米、大豆及杂粮等耐盐碱种质资源200余个,释放了盐碱地农业生产潜力。

  曾经“只长碱蓬草,不长豆和粮”的盐碱地,逐渐变身鱼米之乡和候鸟乐园。

  “扑棱棱、扑棱棱”,记者日前来到肇源县鲶鱼沟湿地,船行至芦苇荡,一群水鸟突然从芦苇荡掠起,在水面上空久久盘旋。远处,养殖基地的工人正打捞鱼蟹。

  “以前刮风能扑人一脸‘碱面子’,别说种地养鱼了,连鸟都不来。”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蔡云楼说。公司引来嫩江水,改造形成3万亩稳产田和12万亩人工湿地,生态改善吸引了鸳鸯、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各种鸟类。

  “沙子掺碱赛如金板”,用沙土和农家肥再造耕层;精准掌握温度和插秧时机,精细化种植;养河蟹松动盐碱化土壤……被当地人称为“碱痴”的蔡云楼总结了一套盐碱地改造“秘笈”,打造了用养结合、富民增收的地方产业。

  碱地有机大米及杂粮、大闸蟹等成为群众增收的金钥匙。古恰镇古恰村村民韩丙东说,在企业养鱼蟹和种植水稻带给他每月5000多元收入,更重要的是,他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

  2023年黑龙江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力争五年内使年粮食产能提升到1800亿斤。越来越多的盐碱地变身鱼米之乡,不仅释放了后备耕地潜力,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