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人员  项目  信用
专注建筑行业二十年

跨越山海让爱回家 携手救助情暖金城兰州市救助管理站寻亲集锦

所在地区: 甘肃-兰州-城关区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9日
建设快讯正文
<$[信息内容]>beginZJEG_RSS.content.begin

近年来,兰州市救助管理站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多举措创新寻亲方式,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全面提升寻亲水平,寻亲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截至目前,市救助管理站共帮助1836人成功寻亲返家。其中,24小时内通过电话核实寻亲成功1504人;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人脸识别比对81人,比对成功28人;通过传统方式寻亲成功288人;今日头条推送寻亲公告60人,寻亲成功7人;全国救助寻亲网推送寻亲公告90人;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发送寻亲启事183人;通过公安机关进行人脸识别33人,识别成功8人;DNA采集比对232人,比对成功1人。

在这些人中,有的回家路一走就是40余年,有的离家时儿女还年幼、重逢时儿女已成家,有的少小离家、再次回到家人怀抱已两鬓斑白...

背井离乡四十载 爱心救助终得返

2023年11月28日,当张生(化名)再次踏上河北保定这片土地时,他的双眸早已溢满了泪水,只因为他做梦都没想到有生之年还可以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

2023年4月6日,当孤苦无依、行动不便的张生主动来到兰州市救助管理站寻求帮助时,该站工作人员积极为其办理了入站手续,让其安心住下。在站期间,工作人员通过开展专业的个案工作,主动询问其家庭地址等有关信息。起初,张生很是抵触,拒绝提供其家庭地址。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沟通引导下,张生最终说出了他的户籍地——河北省保定市。

原来,张生已离家四十余年,而他也早已与家里的亲戚朋友失去了联系,这些年他一直漂泊在外,居无定所。随着年岁渐长,他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他现在的最大诉求就是希望回家。

工作人员在保定市救助管理站、保定市涞水县民政局的帮助下,与张生的家人取得了联系。但由于张生离家时间久远,其哥一家人对他的突然“降临”很是意外,加之其哥一家的经济状况一般,自家人的生活也是捉襟见肘,实在无力供养张生。

当陷入僵局之际,工作人员却不愿放弃,又多次主动与保定市救助管理站、保定市涞水县民政局联系,希望当地政府部门可以提供帮助,协同配合,帮助老人完成归乡梦。最终经过为时一个多月的多次协调,当地有关部门最终表示愿意接收张生回到保定,当地民政部门将对张生进行安置,集中供养。

老人走失十余年 亲人终于喜相逢

因思儿心切,独自外出寻子。无奈,寻子未果,年近60的老人却没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就这样,孤苦无依的老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流浪生活。

八月的金城,还是炎热的吓人。2018年8月1日下午4点多,柳沟河高速大队民警在G22青兰高速路上发现了一名流浪女性,由于查询不到身份信息,便送来兰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看到该女性衣衫褴褛,身材瘦小,年龄在50-60岁之间,口齿不清,且疑似智力残疾,无法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因其口齿不清,增加了寻亲的难度。有一天,工作人员注意到她拿了一张报纸在看,想到她可能会认字,便给了她纸和笔,让她写自己的名字,只见她在纸上扭扭曲曲地写下了“李金娥”(化名)三个字。但是全国叫李金娥这个名字的人太多了,寻亲就是大海捞针!

但是工作人员并不气馁,觉得这肯定是条线索,还是每天坚持让她“写写画画”。有一天,惊喜地发现她又写了“金竹山”这三个字。于是在全国查找“金竹山”这个地方,查询到湖南、重庆、浙江这三个地方都有“金竹山”这个地名。工作人员分别通过电话、视频、微信,与当地的派出所、民政局、救助站、县政府、乡镇、村分别取得联系,但他们均回复当地没有李金娥这个人,寻亲工作又一次陷入了僵局。

李金娥吐字非常困难,但工作人员不放弃,日复一日地教她念字,反反复复地听,最终辨别出她的方言为赣语,便推测她可能是江西一带的人。从一个旅游网站发现了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有一个封闭的小山村叫“金竹山寨”。工作人员便立即与景德镇市公安局取得了联系,最终帮助李金娥顺利返乡。

她的家人对工作人员再三表示感谢,表示正是因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才让他们守得云开见月明,盼来了亲人。

隐姓埋名流浪20载 “听懂”乡音助返乡

没有人知道,20多年前永登人李晓山(化名)是如何一路流浪来到兰州市西固区的。在兰州,好心的市民给他送穿的,好心的民警送他来到救助站,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帮他看病……终于,这个离家20多年的流浪汉打开了心扉,踏上了回家的路。

2019年初,在庄浪东路五一市场附近,很多市民发现,来了一个流浪汉,穿得破破烂烂,随身带着一堆衣服、破棉被、简单炊具等,从来不跟人沟通,总是自言自语。西固区先锋路派出所民警路过巡查发现了这个情况,于是将该流浪汉送往兰州市救助管理站。

进站当天,工作人员主动找到该男子想要了解其详细情况。但该男子精神状况特殊并对工作人员存有排斥心理。工作人员便在早操和吃饭时间主动找其沟通聊天,拉近彼此距离,消除隔阂,等其放下戒备心后,方才小心询问其姓名与家庭信息。一段时间过后,某天午休打牌时,该男子告诉工作人员自己名叫“王永刚”,是兰州市榆中县金崖来紫堡人。

掌握这一信息后,工作人员与金崖来紫堡乡派出所、来紫堡乡政府等取得联系,告知情况后派出所同志积极帮助查询,但并未获得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王永刚”是否为该男子的真实姓名?来紫堡这一地址是否准确?该男子是否还对救助站存有戒备心而不愿吐露心声?这一系列问题都困扰在工作人员的心头。

此后,每当午间活动或者闲暇时间,工作人员都会积极主动、不厌其烦地找“王永刚”沟通聊天,在工作人员无微不至、坚持不懈的关心、帮助、询问下。“王永刚”终于说出了自己兄长李保山(化名)的名字。最终在多方联系和沟通下,李保山确认“王永刚”就是其走失20余年的弟弟“李晓山”。

“4月21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失踪20多年的弟弟终于找到了。这个消息让我激动得一夜没睡。”李保山说。

22日下午,李晓山的大哥李保山从永登老家赶来接他回家。大哥紧紧地拉着李禄山的手说:“弟,我们上车,回家吧。”上车前,李保山向前来送行的救助站工作人员深鞠一躬,感谢所有帮助弟弟的兰州好心人!

一面锦旗背后的暖心寻亲故事

2023年4月3日,兰州市救助管理站收到了梁泽峰及其家人送来的一面锦旗“真情救助暖民心,阖家团圆谢党恩”。

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段暖心的救助故事。看到锦旗,工作人员原军洲不由得想起了与救助人员梁泽锋的相遇、寻亲的一幕幕场景。“救助一个人,团圆一个家。”原军洲感慨地说。

2017年6月30日,城关区民政局护送一名人员来兰州救助管理站求助,原因是该人在街头露宿且疑似精神障碍。由于此受助人员在站期间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工作人员无法获取有用的信息确认其身份。2017年7月13日,此受助人员突然情绪异常,工作人员及时将其送入兰州市精神康复医院治疗。在院治疗期间,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一直为他寻找亲人,定期去医院探视,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等途径广泛发布寻亲公告、与兰州市公安局进行多次人脸信息比对等多种方式为他架起寻亲桥梁,但寻亲之路坎坷。

2023年3月23日上午,身体渐渐好转的受助人员梁泽锋说出了一个地址(广东省罗定市罗平镇营下乡官陂村),市精神康复医院希望救助管理站帮助核实一下地址是否准确。工作人员在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将受助人照片及地址信息发往广东省第二救助安置中心进行核实,3月23日下午17时广东省第二救助安置中心工作人员回复说,该人家属找到了!据家人陈述该人离家已经20多年了,看到照片时家里人都非常激动。

在甘粤两省救助站的携手相助下,3月27日兰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与其姐姐梁某取得联系,让其与受助人梁泽锋视频通话,再次确认身份。

这是梁泽锋与姐姐梁某23年后第一次视频沟通,即使时隔多年未见,姐弟俩看到彼此都忍不住流下了热泪,压抑了二十多年的情绪终于得以宣泄,所有的苦难终是在亲情面前成了过去。

“前往家乡的列车即将进站......”当列车缓缓进站,又一名走失多年的流浪人员即将回到家乡、回到亲人的怀抱......救助寻亲永远在路上!

山花寻海树,眷属幸团圆。上面这些案例,跨越千里思念,只是许多寻亲记录故事的缩影。一个个寻亲成功故事的背后,无不凝聚着兰州救助人的辛劳与汗水、心血与付出!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寻亲路上,一点点星火总会迎着风,迎来燎原之时。兰州市救助管理站将以实干笃定前行,坚守初心、挺膺担当,注重科技赋能,构筑温情救助,不断拓渠道、强队伍、聚合力,深入开展寻亲送返工作,帮助更多特困救助对象早日返乡、感受家的温暖!(市救助管理站)

ZJEG_RSS.content.end<$[信息内容]>end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